建立3观念.产后住院期哺乳不失败
2020-05-22
「母乳哺餵,是一家人的事!」住院期间的哺乳,关键在于3观念的建立:家人支持、手挤乳和多接触。因此,产后儘早与宝宝进行皮肤接触,爸爸帮忙安抚宝宝,并学习帮妈妈手挤乳,是迈向哺乳成功的第一步。
皮肤接触是成功诀窍不管是自然产或剖腹产的妈妈,产后立即进行「皮肤接触(Skin-to-skin contact)」,让宝宝先熟悉妈妈的身体和乳房,可提升母乳哺育成功的机率,妈妈也较容易挤出奶。
马偕医院妇产科病房护理长暨国际认证泌乳顾问傅美玲表示,早期皮肤接触的名称是「产檯试吸」,宝宝出生时,确定生命迹象稳定,便可擦乾身体后,放在妈妈胸口上。后来更名为「肌肤接触」,近年又再更名为「皮肤接触」,现今的做法改为将新生宝宝擦乾后放在妈妈身上,让他自主去找妈妈的乳房,因为刚出生的第一个小时,是宝宝最清醒的时候,如果他愿意吸奶,会自己爬到妈妈的身上,如:会慢慢前进、靠近乳房;有想要吃的表徵,再帮忙他含乳,假如只是想贴在妈妈身上,也不需特别强迫他。
傅美玲护理长强调:「亲餵母乳,是孩子学习独立的第一步!」因为亲餵有吸才有奶水,宝宝可自主决定吃多少,而不是由照顾者严格控制他的食量。(推荐文章:宝宝喝饱了吗?快看懂他给的暗示)
亲子同室需家人支持亲子同室,可说是成功哺乳的助攻角色。在医院进行亲子同室的好处很多,包括:妈妈胀奶时可随时抱宝宝来餵、观察宝宝何时想吃及吃饱、有问题马上可问医护人员等,愈早开始学习如何照顾宝宝,不仅较快上手,回家也较不会慌乱。
很多妈妈担心亲子同室会很累,傅美玲护理长认为:「亲子同室难不难,取决于陪伴者这个人可发挥多少功能,会决定母婴是否能真正做到亲子同室。」亲子同室不是只有妈妈一人,至少需有一名家人在旁协助,让妈妈能适时休息;两人要调整出同样的生活步调,「宝宝睡着、妈妈也睡着;宝宝醒、妈妈也醒着。」做到这一点,相信妈妈的疲累感会减轻许多。
其实,刚生产完的产妇,睡眠时间常是间断的,导致产后一直处于疲惫状态,爸爸可在陪产假期间,给予妈妈足够的支持,对亲子同室和母乳哺餵率都有明显的帮助。
爸爸也要学会手挤乳傅美玲护理长鼓励爸爸,与妈妈一同参加「準父母教室」和「母乳支持团体」,在哺乳路上一起做好準备、获取正确的资讯。
由于哺乳初期在喷乳反射还没来之前,不建议使用吸乳器挤奶,以免造成乳头及乳晕受伤,妈妈这时可用空针收集乳,但一手挤乳,另一手收集乳汁至空针,通常一人无法做到,傅美玲护理长建议,爸妈可相互合作,一人负责挤,另一人负责收集,除了可让妈妈比较不那幺累,也能让双方直接感受到「餵奶」不是一个人的事,让妈妈更有被支持的感觉,而且当挤出第一滴奶后,之后挤奶就会顺畅很多。此外,帮妈妈按摩一下身体,也能有助于乳汁的分泌。
值得注意的是,爸爸最适合担任安抚宝宝的工作,因男性的心跳声较沉稳,宝宝贴在爸爸的胸口上,情绪相对稳定,有助于宝宝将来的发展。
提醒爸爸,妈妈的情绪会影响宝宝,产后多给予支持与帮忙,妈妈通常会比较轻鬆开心,而养育出的宝宝也会较快乐。
文/游资芸
採访谘询/马偕医院妇产科病房护理长暨国际认证泌乳顾问傅美玲
#爸爸育儿#手挤奶#皮肤接触#亲子同室#住院哺乳妈妈宝宝亲子同室接触哺乳皮肤产后
上一篇:
建物.营建署将修法 土壤液化潜势区5楼以下新建物须地下探勘
下一篇:
建立智能家居 从最基本的电源入手3edition